企業社會責任

一、環境管理政策

安集科技從事太陽能模組生產及金屬3D列印產品生產,為善盡地球公民責任,兼顧維護有限資源及企業永續經營之理念,除了取得 ISO 14001 環境管理認證外,並設有以下目標:
1. 本公司珍惜資源並關注節能減碳及溫室氣體減量議題,訂定環境宣言:符合法規、保護環境,污染預防、節能減廢,持續改善、永續經營。目前設定以2019年為基準年,預定在2023年達成較基期碳排量減少4.5%為目標。
2. 氣候變化是未來世界各國所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它對人身體健康和自然界都將帶來影響,並可能導致資源的使用、生產和其他經濟活動的方式發生巨大變化。溫室氣體排放量與用電量息息相關,本公司持續推動節能減碳政策、更換節能照明設備,宣導員工隨手關燈及空調之習慣,並於公司每一個開關處貼上隨手關燈標語,以及設製分區開關,以避免不必要的浪費,未來將持續改良製程、設備等能源管理。目前設定以2019年為基準年,預定在2024年達成較基期用電量減少6%為目標。

項目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2024年
電力使用量(度/年) 7,494,3966,959,2287,646,5085,771,2083,873,470


3. 本公司非屬應檢具水污染防治措施公告中之事業種類、範圍及規模,不需檢具水污染防治措施備查;廢水產生量未超過相關法令規範,亦不需設置廢水處理專責人員。本公司生產製程所需用水量不大,不會造成水庫缺水的情事發生,主要為民生用水。但秉持環保理念,為避免用水遭到浪費,本公司目前雖未設置水回收再利用設備,但對公司內部員工設有節約用水、用電標語及持續提倡宣導,並加強空調冷凝水與冷卻水回收,其餘可回收的水利用於園藝澆水設施等及次要之民生用水,
提升整體用水效率,並避免資源浪費。目前設定以2019年為基準年,預定在2024年達成較基期總用水量,減少5%為目標。

項目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2024年
水使用量(噸/年)24,92618,71722,07524,89021,288
廢水總量(噸/年)20,38814,97317,66120,17716,552

4. 本公司重視環境保護,為達到降低環境污染及資源有效利用的雙贏目標,舉凡能資源回收或再利用者,皆本著物盡其用的精神,依廢棄物的特性分類處理,本公司無巴賽爾協定附錄之一、二、 三與八則條文所稱將具危險性的廢棄物運送、輸入、輸出或處理至國外之情事發生。持續推動提高可回收廢棄物資源,目前設定以2019年為基準年,預定在2024年達成較基期總廢棄物量,減少25%為目標。

項目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2024年
廢棄物(噸/年)191.772144.941156.054116.46122.527


5. 為達成以上目標,安集設定下列節能措施:
配合中午休息時間,關閉不必要之基礎照明。 機車停車場採人員感測自動點滅。
辦公室及廠區照明電燈、出口指示燈、避難方向指示燈、消防指示燈等,全面採用省電LED應用產品。另於開關處貼上節約用電標語。 事務機器設定節電模式,當停止運作5-10分鐘後,即可自動進入低耗能休眠模式。
鼓勵員工用餐選擇團膳,除使用美耐皿餐盤盛裝外,並宣導自備環保筷,減少使用免洗餐具。 洗手間照明設備,採用感測式自動點滅。
加強廢棄物分類及回收使用率。目前載貨用棧板與客戶配合,視棧板狀況運回廠區再利用;另外積極與供應商配合泡棉等包材回收。 水龍頭開關處貼上節約用水標語。

6. 目前本公司達成情形:
‧ 以2019 年為基準年,2024年用電量已減少6%。
‧ 以2019 年為基準年,2024年用水密集度已減少5%。
‧ 以2019 年為基準年,2024年廢棄物總量已減量25%。

 ※以上資料涵蓋範圍為安集科技位於台南科技工業區之廠區(台南市安南區科技五路19號)。

 

   

二、供應商管理

為確保安集科技供應商之供料符合公司之品質、環保及安全規範,並協助製程改善及降低成本,並與供應商共同推動產業永續發展、強化企業社會責任精神,特制定供應商管理政策。本公司業務、生管、採購及品管部門定期召開產銷會議,共同鑑別並管理供應商產品品質問題或供應鏈中斷等相關風險,並向總經理及董事長報告供應鏈的管理績效。另自2021年底開始,嚴格要求外部供應商填寫「往來廠商誠信廉潔承諾書」,並不定期宣導廉潔政策。

供應商建立

  • 評估單位依據採購人員之「供應商基本資料」做為評估依據。
  • 通過評估並經採購主管核准後納入「合格供應商名錄」。
  • 原物料、庶務供應商-ISO9001品質管理系統認證
  • 廠務及其他作業承攬商-依業務類別為主管機關核發許可證、ISO45001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ISO14001環境認證

供應商資料管理

  • 每年至少一次統整與更新「供應商基本資料」及「合格供應商名錄」。

供應商定期評估

  • 每年交易次數超過3次之供應商,將定期每年一月進行評估,依據品質、價格、交期、環安環進行評估,並填具供應商評估報告表。
  • 評估合格成績低於60分時,本公司將要求其改善,直至符合要求。情節嚴重者,本公司得停止採購或自「合格供應商名錄」註銷。
  • 2023年計有20家供應商參加本公司評估程序,20家廠商評估皆為A級廠商,未來一年列為優先採購廠商。2024年之供應商評估程序預計於2025年第1季執行。

三、衝突礦產政策聲明

太陽能模組購構成之零組件較固定,所應用到的金屬種類如下:

零組件Components應用到的金屬 Materials used
Ribbon/solar Bar錫(Sn)
J/B錫(Sn)

安集科技雖非衝突礦產直接採購者,但基於人權立場,落實企業社會責任,滿足客戶與法律要求,特此聲明:

  • 不支持、不使用來自衝突礦區之金屬。
  • 要求供應商不得使用來自衝突礦區之金屬。
  • 追溯產品中所含的金屬來源,如金(Au)、錫(Sn)、鉭(Ta)、鎢(W),確保非來自衝突礦區。

四、氣候相關資訊

董事會與管理階層對於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之監督及治理:

(1)本公司董事會之組成,除考量永續經營、專業知識及經營實務、財務管理、會計、法律或公司治理等專業能力以外,將同步強化各董事於氣候變遷相關議題之實務經驗及專業知識技能。
(2)本公司成立之「永續發展推動小組」,由董事長室特別助理向董事會報告年度目標執行情形,以督導公司永續發展政策。另董事長室集合各部門成立相應組別,以推動「公司治理、風險管理、員工福利、環境永續、社會公益參與等各面向業務。
(3)本公司已訂定「風險管理政策」,董事會為風險管理最高決策單位,為強化氣候相關風險管理,將陸續建立管理制度與規範。


氣候風險與機會如何影響企業之業務、策略及財務(短期、中期、長期):

依據TCFD架構執行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之鑑別,根據外部趨勢及內部營運變化,蒐集能源業氣候相關風險及機會,並依TCFD所建議的氣候風險與機會因子,評估短、中、長期風險值與機會值,鑑別優先關注的實體與轉型風險,再由管理階層依發生機率、頻率,影響程度聚焦對本公司的影響及排定因應策略先後的管理。透過跨部門討論鑑別後的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依各單位專業經驗,評估重大氣候風險與機會對公司帶來之潛在營運與財務衝擊,氣候情境分析與風險排序,並據以列出各項因應作為及財務衝擊評估。

本公司辨識之風險與機會,相關影響及策略詳下欄說明。

風險/機會  風險類別與機會短期中期 長期
風險轉型風險溫室氣體總量管制與碳費及碳稅新增再生能源法令規範淨零排放趨勢
實體風險颱風或洪水等極端嚴重程度提高氣候模式的極端變化造成水、旱災增加(自身營運)平均溫度或海平面上升
機會機會綠色能源轉型(採用綠電)提升資源使用效率提升企業聲譽

極端氣候事件及轉型行動對財務之影響:

轉型風險/氣候機會
R風險/O機會財務影響-/+因應策略

R:溫室氣體總量管制與碳費及碳稅

R:颱風或洪水等極端嚴重程度提高

O:綠色能源轉型(採用綠電)

-:繳納碳費營運成本增加。

-:產能下降或中斷(如停產、運輸困難及供應鏈中斷)

+:投資再生能源發電系統,提供低碳商品提高收入

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增加供應鏈備案及開發其他替代料

投資再生能源發電系統

R:新增再生能源法令規範

R:氣候模式的極端變化造成水、旱災增加(自身營運)

O:提升資源使用效率

-:政策變化導致現有資產沖銷或提早報廢

-:基礎建設成本升高(如設備毀壞)

+:使用高效率生產,提高產能,增加收入

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評估生產廠區水災風險,並執行風險減緩措施

採用環境管理系統,追蹤能源使用狀況

R:淨零排放趨勢


R:平均溫度或海平面上升


O:提升企業聲譽

-:碳設備設置與運轉成本增加

-:海平面上升,再生能源發電系統若位於沿海地區,導致財產損失或營運中斷


+:增加籌資可得性並降低資金成本

持續執行溫室氣體減量活動

設備管理將淹水因子納入考量


強化公司治理,建立公司重視氣候相關議題且投入行動之文化


氣候風險之辨識、評估及管理流程如何整合於整體風險管理制度:

本公司成立之「永續發展推動小組」,依其架構透過跨部門討論,針對法規、政策、市場、環境等,進行議題之辨識,再進行評估短、中、長期風險值與機會值,最後進行風險因應及執行方針,後續持續追蹤檢討,執行PDCA循環,持續精進管理流程,以提升運作效果及效率。


溫室氣體最近兩年度之排放量(公噸CO2e)、密集度(公噸CO2e/百萬元)及資料涵蓋範圍:

本公司於111年導入溫室氣體盤查,尚無近兩年度之完整資料。111年度溫室氣體總排放量為3,907.136公噸CO2e,溫室氣體密集度為17.11公噸CO2e/百萬元,資料涵蓋範圍為本公司營運據點。註:112年度本公司稅後損益為134,104千元,密集度所代表之意為每百萬元營收所產生之溫室氣體。